欢迎光临变压器产业网
我的会员中心
首页 > 资讯 >行业资讯
先进的特高压技术我国电力设备踏上国际化
1970年01月01日 08:00 变压器产业网

近日,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10部委联合出台指导意见,明确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化推进重点。因特高压建设而大幅提升了技术水平的中国电力设备产品,或将由此拉开走出国门的大幕。

  新政策全方位支持国际化

  中电装备山东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永志甫一看到这份指导意见,感觉很振奋。非常有前瞻性。他说,指导意见鼓励高端装备制造业充分利用创新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研发合作,提升创新能力,这表明它不是单纯支持走出去,而是与引进来结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

  南通神马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斌同样认为,10部委适时提出先进电力设备国际化的目标,将助推中国先进电力设备在国际舞台更快崭露头角。

  仔细研读这份指导意见可以发现,这是一份全方位支持企业国际化的文件。它提出了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的国际化推进重点,在范围内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转变贸易发展方式,还提出了创新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

  这表明,指导意见所提出的国际化,不再是单纯把国内制造的产品卖到国外去,而是提高研发、制造、营销等各环节的国际化发展水平,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国际化不再是企业的销售触角发展到国外,而是提高人才、企业、产业联盟、创新基地的国际化适应能力。很显然,指导意见的终指向,是培养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竞争能力。

  赵永志表示,要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必须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中国电力设备设计水平、制造水平虽然得到大幅提升,得到国际认可,但是在前沿研究、标准建设、创新能力方面仍然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指导意见的出台,给电力设备制造商指明了一条提升创新能力、增强竞争力的道路。因此,中国企业应以谦虚的姿态积极与国际机构合作,提高核心竞争力。赵永志认为。

  为电力设备走出去锦上添花

  中国电力设备是具国际竞争力的产品之一。因此,这一政策对中国电力设备制造商而言,更偏向于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神马电力副总经理庄宇表示,神马产品已经销售到世界五大洲的几十个国家,与超过80的知名输变电设备厂家达成合作,其销售网络基本形成。而山东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公司目前已累计签订310余台大型电力变压器国际订单,总容量4600万千伏安,合同金额约3.5亿美元,其中2010年国际订单占当年企业订单总额的57。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原副会长刘美??评价:总体上看,中国电力装备出口近年持续健康平稳发展,发展速度呈现跨越式、超常规特征。之所以如此,国家此前的政策、设备技术水平提升的溢出效应,以及国家电网公司国际化战略皆为原因。

  自1999年我国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各级政府对企业国际化给予了充分关注和大力支持。特变电工衡变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的出口退税政策、新产品出口资金支持政策以及政府补贴政策等,均增强了企业走出去的信心,减小了走出去的风险。

  更重要的原因是特高压的建设,促使电力设备技术的溢出效应更为明显。十一五开始实施的特高压电网建设,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产业的升级,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电力设备品牌的国际形象大幅提升,在国际市场上实现了由依靠性价比和履约能力取胜向依靠技术和标准取胜的转变。

  这一历史性转变,拓展了中国产品的国际市场发展空间,提振了民族制造业的信心。随着特高压技术在推广和应用,中国电力设备在国际市场将拥有更强大的竞争力。赵永志评价说。

  国家电网公司近年来的国际化发展,同样为中国电力设备走出去提供了便利条件。马斌就多次表示,通过参与国家电网公司在海外的总包工程,神马电力的复合外绝缘产品更快地进入了国际市场。

  实现国际化任重道远

  虽然我国电力设备走出去成果斐然,但是,如果依照指导意见所提出的要求判断,其国际化程度依然不足。大多数企业基本停留在营销国际化的程度,而在品牌国际化技术国际化方面,仍有不少欠缺。

  指导意见提出的建设国际化示范基地,培育国际化领军企业,其实就是品牌国际化。目前,我国电力设备产品与ABB、西门子等国际巨头的海外竞争,仍停留在**制胜阶段,品牌信誉度不高。只有在品牌方面提升,才能算是真正实现国际化。

  指导意见提出的鼓励技术引进和合作研发、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推动国际互认,则是技术国际化的问题。仍以ABB、西门子为例,其研发机构遍布,研发人员来自各个国家,集智慧为我所用的策略,值得中国电力设备制造商深入探索。

  伴随中国国力的不断提高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更广范围、更深程度的国际化交流无可避免。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实现,既需要表现在文化层面,更需要表现在经济、技术层面。从这一角度看,电力设备制造业作为我国先进制造的代表,任重而道远。 

相关资讯
查看更多
客服中心
服务热线:
在线客服:
    网站客服:
手机版
(c)淄博鸿迅网络 版权所有

鲁公网安备 37030402000964号

   鲁ICP备1502637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