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变压器产业网
我的会员中心
首页 > 资讯 >行业资讯
“十二五”我国变压器市场稳步增长
1970年01月01日 08:00 变压器产业网

  “根据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已披露的农网改造投资目标,‘十二五’期间两大电网公司总计投资将超5000亿元,其中国家电网预计投资近4000亿元,南方电网预计投资1116亿元。”

  近年来,我国电力需求增长迅速,电网高速建设和投资拉动了输变电设备的市场需求。巨额的电力建设投资给变压器行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促使变压器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预计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变压器市场增长率将保持在10左右。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宋智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变压器行业,我国变压器市场增长迅速,目前已成为国际第二大市场。

  除此之外,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近日发布,规划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完善,将有助于推动国内智能电网建设配套发展。有专家分析认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对配电网的需求加大,以一个小区的配电变压器供应为例,其需求就能翻倍增长。

  变压器市场扩容受益于农网改造

  根据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已披露的农网改造投资目标,十二五期间两大电网公司总计投资将超5000亿元,其中国家电网预计投资近4000亿元,南方电网预计投资1116亿元。北京博瑞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魏贞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农网改造将直接增加电网建设投资,为电力设备制造业做大蛋糕份额,变压器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

  目前,农网改造工程遍地开花。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对农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农网覆盖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再加上早期完成的农网改造工程项目运行已近10年,供电设备已经出现重载、满载或超载运行的情况,供电设施已面临新的瓶颈。

  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陆续掀起了农网改造新一轮热潮。国内农网改造为变压器市场需求量增加提供了强劲动力。我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取得积极成效。有专家分析认为,未来几年,我国变压器市场将在国内电网建设及改造的直接影响下,步入高速发展期,产业规模还将持续增大。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将投入超过3000亿元用于交流特高压建设,2015年形成以三纵三横为核心的三华交流特高压同步电网,新增特高压变电站38座,变电容量2.6亿千伏安,新建特高压交流线路2.6万千米;开发15项直流工程,总换流容量2.3亿千瓦,线路全长2.5万千米。

  近年来,输配电设备市场需求总体呈上升趋势。近一个时期以来,加快西电东送、南北互供、跨区域联网等工程的建设,带动了我国输配电设备行业的快速发展。从目前的市场发展来看,变压器制造行业又将迎来一个持续、稳定的发展时期。宋智晨结合目前变压器市场情况分析认为。

  节能变在电网建设中大放异彩

  传统变压器的升级改造将催生很大的市场份额,落后产品的淘汰工作能够促进招投标工作的有效开展,巨大的经济效益将显现出来。前瞻网资深产业研究员、分析师魏金燕分析认为,节能型、智能型变压器的研发、制造、销售、使用、维护将成为主流,全新产品必然为该产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变压器是电力输送的关键电气设备,由于数量众多,变压器本身消耗的电能也相当可观。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所有变压器自身消耗的电能占全国发电量的3~10.而在配电网损耗中,变压器损耗占40~60,节能潜力巨大。魏金燕分析认为,由于农网改造主要属于低压配电设备,配合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的要求,节能变压器有望获得推广。

  事实上,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均把实现节能变压器替代作为降低电网损耗的一大举措,这给节能变压器厂商带来很多市场机会,甚至对于整个节能变压器市场也具有引导和重塑作用。目前,我国节能配电变压器市场散乱,加上行业门槛低、企业良莠不齐、缺少鉴定与标准、技术创新不力等因素的制约,导致节能变压器推广缓慢。节能变压器的推广不仅将有效助力节能减排,更重要的是可为深陷产能过剩困局的变压器行业打开突破口,取得一举两得的效果。

  目前,对在网运行的高能耗变压器实施节能产品替代已成为行业发展趋势。淘汰高耗能变压器已经不再是中看不中用的建议性条款。早在2012年,国务院下发《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详细稿,明确了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的具体目标和投资规划,要求十二五期间降低电力变压器损耗,其中空载损耗降低10~13,负载损耗降低17~19,这无疑为节能型变压器的推广提供了政策支持。

  有专家分析认为,我国的能效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而需要淘汰的高能耗产品将列示在高能耗产品淘汰目录中,为条款的具体实行提供指导和依据。目前,全国许多省市已经开始对重点用能企业淘汰更换变压器进行了稽查和监督。

  国家层面多次出台文件鼓励节能变压器的推广利用,促进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对节能变压器的采购和安装,巨大的产业规模和市场容量并未得到有效释放。国家层面还应积极出台明细的产业规划政策和信贷扶持政策,保障龙头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促进中小企业尽快向高精尖领域靠拢。

相关资讯
查看更多
客服中心
服务热线:
在线客服:
    网站客服:
手机版
(c)淄博鸿迅网络 版权所有

鲁公网安备 37030402000964号

   鲁ICP备1502637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