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变压器产业网
我的会员中心
首页 > 资讯 >市场分析
五大瓶颈或将制约风电产业提速
1970年01月01日 08:00 变压器产业网

  尽管设备制造、人才培养等各项资源近年来已有了长足发展,但仍然跟不上风电产业急行军式的脚步8月7日下午,就在第29届奥运会开幕前一天,新组建的国家能源局召开会议,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朱俊生应邀参加。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位参加过《可再生能源法》起草、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和农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的专家透露,风电产业的发展,包括中长期人才战略等内容成为是日会议讨论的重点:“这意味着,风电产业将获得更多政策支持,大形势非常好!”

  大风电市场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连续用了三个“越来越”来表示对风电产业的看好:形势越来越明朗,政策配套越来越完善,投资风电越来越有把握!

  我国具有丰富的风力资源,风电产业的发展有良好的资源基础。据统计,我国内地及近海风资源可开发量为10亿KW,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内蒙古、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以及华北和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

  朱俊生表示,《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实施为这类蕴藏丰富的再生能源提供了法律保障。近年来风力发电装机实现了快速发展,连续两年增幅超过100.2005年全国风电装机126.6万KW,2006年达到259.9万KW,增长105,2007年新增装机330.4万KW,增长127,提前3年实现了“十一五”风电装机500万KW的目标。

  据悉,目前已经建成100多个风电场,风电总装机容量为600多万千瓦时,到年底预计在1000万千瓦时左右。在范围内,我国风电装机已飙升至第五位。此外,中国还形成了世界上大的小风机产业和市场,有利地推动了农村电气化的开展。

  “不可否认,风电装备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为风电场建设提供了保障!”朱俊生说。包括国内三大动力集团上电、东电、哈电和军工的航天、航空、海装、兵器以及铁道、输变电和一些有实力的民营企业竞相进入风电装备制造业,国际上有实力的风电机组制造商Suzlon、Westas、Gamesa、GE、Nordex在国内独资建厂,合资办厂的有航天安讯、瑞能北方。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风电机组制造企业已超过40家,其中国内30多家,2007年国产设备完成装机占55.91,首次超过国外。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组织业内专家编写的《2007中国风电发展报告》指出,中国有望成为大的风电市场。

  这份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从近年来发展形势判断,2020年实现装机容量3000万KW的目标前景良好。风电的长期目标是,经过10—15年的准备,大约在2020年前后,使得风电能够与其他常规能源发电技术相竞争,成为火电、水电之后的第三大常规发电电源。至少达到装机容量3000万KW,积极创造条件实现1亿KW,占届时总发电装机容量的8—10.2040年或2050年实现5亿KW乃至8亿KW,在届时的发电装机和发电量中占据20以上。

  跑马圈地之虞诱人的前景,使得各式各样的投资者竞相进入这个游戏。

  朱俊生介绍说,随着风电技术进步和能源环境压力增大,风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越来越吸引投资者的兴趣,进入者不仅包括五大发电公司,而且还有外资和民营企业。例如,国电旗下的龙源公司风电装机已超过160万KW,国内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如华锐、协鑫也已投资风电。国外大的金融集团也纷纷抢滩登陆。今后,风电发展将吸引更多资金投入。

  北京中碳平衡公司总经理赵觅认为,五大发电集团存在明显的跑马圈地倾向。他分析说:“这与它们的生存环境相关,根据现在的情况来看,不排除强者吞并弱者的可能,所以它们都在拼命加大包括风电在内的投资,把地盘尽可能做大,让对方无法吃掉自己。”

  “现在上马的风电项目,大都提交了碳减排交易申请,希望能通过CDM(清洁发展机制)解决投资缺口。”赵觅分析说,“我们正是从风电项目对CDM的狂热上,看到这个产业潜在的风险,就是盲目圈地,快速上马,其结果必然造成行业的无序竞争,并导致资源浪费!”

  银联信行业研究部能源组负责人赵妍表示,风电项目占地不开发的问题亟需解决,这一点在民营企业身上表现得为突出。在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很多民营企业看到风力发电前景广阔后,纷纷投入资金,占据大片风能资源的地皮。然而,风电机组的投资成本太高,终使这些企业没有实力开设风电场,终大片土地闲置了。

  在业内,风电有“垃圾电”之称,意指受自然条件制约其电量通常很不稳定,如果过量上马风电项目,将对电网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赵妍认为,目前我国通过风能发电的电量还不足总电量的1,而我国又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发展风力发电大有可为。但是,由于我国风电设备制造技术的滞后和风电站现存的一些问题,建设千万KW级的大型发电站不能操之过急,因为将会时刻面临着电网崩溃的风险。例如在甘肃酒泉建立千万KW级的风电基地,必然造成该区域电网的不稳定电量大增。

  五大瓶颈待破朱俊生向本报记者详细阐述了制约风电产业发展的五大瓶颈。

  其一,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导致风电项目效益不理想,增大了投资风险。在风电场建设中,有些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未充分进行,特别是资源环境未搞清之前,用一些不完整或者过期的数据进行科研、做决策、上项目、选机型。结果和预期的差距较大,造成投资效益差,电价缺乏竞争力,使投资处于长期亏损状态,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积极性。

  其二,重建轻管,维修服务跟不上,设备效益未能充分发挥。重视扩大建设规模,关注已装机多少万千瓦时,忽视实际发电量,追求业绩,忽视效益。项目建成后,管理和维修服务跟不上,对故障停机不能及时处理,造成长期停机维修,影响效益的充分发挥。

  “在美国,风电维修工人的服装都有专门的厂家设计、生产,充分考虑他们经常爬上爬下的工作特点以及对环境的特殊要求。”朱俊生举了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还远没有考虑到这么细致,更谈不上延伸产业链的发展。”

  其三,新产品未经严格考核就上批量上工程,造成浪费。目前我国风电机组制造企业有40多家,多数是引进技术未经认真消化吸收就急于批量生产,由于风电机组市场需求发展很快,新产品组装后未经严格考核,就有企业找上门来订货,生产企业为了占领市场就急于扩大生产上批量,上工程,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就不断进行维修,有的还需反复吊装更换零件,长时间不能正常运行,设备效益难以发挥,同时造成人力物力大量浪费。

  其四,重复引进,同水平竞争,风险加大。随着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风电机组市场需求增长很快,有实力的装备制造业,蜂拥进入风电机组的开发。新进入的企业缺乏经验和自主研发能力,急于进入,多数为引进许可证生产,国外雷同机型多家引进,造成国内企业在同一水平上进行竞争。如果不在消化吸收创新上下工夫,在激烈竞争中企业将陷入被动,带来风险。

  其五,关键零部件发展滞后。我国整机研发和生产企业已超过40家,生产几十个型号机型,需要大批高质量的零部件与之配套,目前关键的零部件,如轴承、液压件、电控等部分关键零部件还需大量进口,成为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瓶颈,必须下工夫解决。没有高质量的零部件生产不出高质量机组,也无法支撑整机技术的快速提升,因此提高关键零部件的制造水平实现国产化是当务之急。

  朱俊生指出,风电当前发展的规模还很小,所面临的部门协调困难还不是很大,在当前政府体制改革潮流下,也不具备成立专门部门的实际条件。不过,风能发展涉及众多的利益部门,风电的产业链较长,与风能发展息息相关的电网、发电、气象、技术研发、规范标准、装备制造及产业化等部门的职责虽然在《可再生能源法》中都有所明确,但各部门各自业务范围内都有独立的规划、安排资金、协作单位和支持重点项目。

  比如科技部在“863”和“973”项目指南中都安排了风能技术研究项目,并逐年增加了经费的投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也安排了资金,支持风能基础科学的研究。

  如何协调各部门的利益,并整合这些部门的相关资源,共同致力于风电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在框架性的法律规定中比较模糊。因此,作为面向未来的重要清洁能源,在当前风电发展的起步阶段,必须建立起部门间综合协调机制,尽早为风能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以应对未来风能大规模发展的需要。

相关资讯
查看更多
客服中心
服务热线:
在线客服:
    网站客服:
手机版
(c)淄博鸿迅网络 版权所有

鲁公网安备 37030402000964号

   鲁ICP备15026374号-1